一、基层水域救援现状与挑战
在基层的抗洪救灾过程中,水域救援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。首先,基层的抗洪救灾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地理环境,如河流蜿蜒曲折、湖泊周边地形多变,洪水可能会淹没大片的农田、村庄和道路,导致传统救援船只难以快速到达被困人员所在位置。其次,救援的时效性要求极高,因为洪水来势汹汹,被困人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,而基层救援力量在设备和技术上可能相对有限,难以迅速展开高效救援。再者,夜间救援困难重重,低能见度下难以准确发现被困人员,增加了救援的风险和难度。另外,洪水水流湍急,水面波动大,对救援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,传统救援方式可能无法在这种复杂环境下稳定作业,而且还存在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。
二、河北五星“瓦尔特·霸王龙”智能型飞行救援艇的优势体现
(一)快速响应与广泛作业范围
1. 快速抵达救援现场
○ 在基层抗洪救灾中,时间就是生命。河北五星“瓦尔特·霸王龙”智能型飞行救援艇最大飞行速度≥10m/s,开机后5秒即可快速起飞,这种快速响应能力能够迅速到达抗洪救灾现场的被困人员身边。例如,当洪水淹没村庄,一些被困在屋顶或者孤立高地上的群众急需救援时,救援艇可以快速从远处的救援基地起飞,迅速穿越复杂的洪水区域到达目标地点。
2. 广阔的作业覆盖范围
○ 其作业范围可达1000米以上,这对于基层广阔的抗洪救灾区域来说意义重大。无论是在大片被淹的农田区域,还是在较长的河流泛滥段,救援艇都能够覆盖到较远的距离,大大增加了救援的覆盖范围,提高了发现和救援被困人员的几率。
(二)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
1. 应对复杂水面条件
○ 基层抗洪救灾时的水面情况极其复杂,水流湍急、水面波动大且存在大量漂浮物。该救援艇飞行过程中可承受五级风,不受水面波动及流动影响,同时具备空中飞行和水中航行的能力。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洪水肆虐的水面上方飞行,避开水面的障碍物和湍急水流,准确到达被困人员位置后在水面安全降落并通过水下推进器航行,水下推进器桨叶采用复合碳纤维材质且有防护网,最大航行速度空载为3.7m/s,载人时为1.7m/s,能够稳定地将被困人员带回安全地带。
2. 适应多种起降环境
○ 在基层抗洪救灾的混乱场景下,救援艇不受电磁干扰影响,不受水上及船舶电磁干扰影响,可以在陆地、岸边、水面和船舶甲板上快速起降。比如在洪水淹没的岸边临时救援点、漂浮的船舶甲板上,或者是被洪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等地方,都能够迅速起飞或降落,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。
(三)多功能救援能力
1. 昼夜救援能力
○ 在基层抗洪救灾中,夜间救援是一大难点。该救援艇是红外双光版本,在夜晚环境下可清晰识别落水者并画面实时回传。这一特性使得在夜间洪水救援时,救援人员能够通过监控画面准确掌握被困人员的位置和状况,大大提高了夜间救援的成功率。同时,在白天也可以使用可见光版本进行救援,确保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有效开展救援工作。
2. 水陆两栖救援方式
○ 救援艇能够像无人机一样快速飞行,自上而下到达被困人员身边,然后利用自身的水中航行功能将被困者带回岸边。这种水陆两栖的救援方式在基层抗洪救灾中非常实用。例如,当洪水冲毁桥梁和道路,传统救援车辆和船只无法靠近被困人员时,救援艇可以先通过空中飞行跨越障碍,到达被困人员上方后再降落水面进行救援,提供了一种全新的、高效的救援途径。
(四)安全与人性化设计
1. 保障被困人员安全
○ 在基层抗洪救灾中,被困人员可能处于受伤或者极度疲惫的状态。救援艇采用密集格栅安全设计及快速锁死设计,配置有上下网罩防止二次伤害且网罩可更换,避免在救援过程中对被困人员造成进一步伤害。同时,救援艇重量≤16kg,结构紧凑、外观轻巧,表面和四周绳索把手设计,方便被困人员抓握和抱持,还可为四个成年人提供浮力,确保在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的安全。
2. 易于操作
○ 基层的救援人员专业水平可能参差不齐,该救援艇采用“傻瓜式”操作,符合空气动力学、流体力学和人体力学设计,具有一键起飞、一键返航、自主返航、空中悬停、波浪水面起飞等功能。这使得基层救援人员能够快速上手操作,在紧急的抗洪救灾情况下能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,减少因操作复杂而延误救援的情况。
(五)醒目的外观设计
○ 在基层抗洪救灾的低能见度环境下,如洪水携带泥沙导致的浑浊水域或者夜间救援时,河北五星“瓦尔特·霸王龙”智能型飞行救援艇橙红色的外观亮眼醒目,高亮度LED警示边灯设计,便于被困人员在远处就能发现救援力量,也有助于救援人员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中迅速识别救援艇的位置,从而提高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。
河北五星“瓦尔特·霸王龙”智能型飞行救援艇凭借其众多的优势,在基层抗洪救灾的空中水上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成为基层抗洪救灾的有力保障。